近年来,我国太阳能、风电等新能源建设实现飞速发展,有力地促进了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。新能源在化工领域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,带动绿色氢氨醇产业快速发展,成为化工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化学董事长莫鼎革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介绍,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,当前年碳排放总量约16亿吨,在全国碳排放总量的占比约为12.7%,节能减排任务艰巨。今年全国两会,莫鼎革聚焦化学工业加快“降碳”进程的话题。
2024年4月,莫鼎革由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调任至中国化学。他注意到,中国化学工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“卡点”和堵点。例如,化工生产场景需要连续、稳定、可靠的电力供应,绿色能源由于欠缺稳定性和连续性,尚不能完全满足较快增长的化工生产场景用能需求。尽管新能源发展迅速,但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,没有一种清洁能源能够独立解决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,仍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依靠传统能源作为基本用能保障,因此亟须技术突破。
针对这一问题,莫鼎革建议国家设立绿色化工产业化示范基金,专项支持处于产业化初期的绿电火电耦合调峰、绿电直供化工厂、节能高效电解水制氢、柔性合成氨、流程工业储能等多能融合互补新模式,鼓励因地制宜、循序渐进、稳妥有效地引入绿电绿氢,降低绿色化工导入难度;他同时建议对煤化工耦合新能源、耦合绿氢等项目给予专项奖励,鼓励高碳化工产业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子。
绿色化工产品的推广与应用,是莫鼎革另一个重点关注话题。据介绍,绿色产品与传统产品的性能相当,却能够带来30%以上的碳减排。以煤化工为例,煤化工产品全行业碳排放约6亿吨,对其实施原料煤和燃料煤的绿色化替代,有望将行业碳排放降低50%以上,即实现约3亿吨的碳减排,减排量十分可观。但绿色产品也带来了高成本和高价格问题。以绿色甲醇为例,符合欧盟标准的船用绿色甲醇价格可高达5000元/吨,是传统甲醇价格的2.5倍左右。
从市场效果来看,高价格会降低消费者对绿色化工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,同时绿色化工产品的“绿色溢价”无法实现,影响生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。对此,莫鼎革建议,应健全适应中国国情、符合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实际需要的绿色产品评价体系;同时加大绿色化工产品推广应用的政策引导和宣传力度,鼓励消费者使用;通过出台政策法规等措施,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理念,强化绿色低碳文化和价值导向,提高消费者自觉使用绿色产品的意愿。
今年,莫鼎革还将为气凝胶材料的推广与应用“发声”。气凝胶具有超强隔热、超高防火和超低密度等性能,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气凝胶早期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航天器隔热层等,目前正逐步向工业和民用领域推广。当前,虽然气凝胶材料在工业/建筑节能、建筑防火和新能源汽车等各领域已受到广泛关注,生产制造也已具备条件,但因气凝胶材料在国内相关行业应用较晚,产品标准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,相关工程设计和应用标准缺失,应用场景节能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原因,产品推广进程始终较为缓慢,亟须加快产业化应用步伐。
对此,莫鼎革建议,应支持鼓励公共建筑率先使用气凝胶材料,打造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;提高建筑隔热保温、隔音降噪及阻燃防火等方面的要求,切实为老百姓打造“绿色、安全”的居住环境。